噶舉傳承

所謂傳承,是指佛陀的法教,代代相承,由佛陀傳到今天,沒有間斷的、連續的。傳承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它延續佛陀法教,成就了證悟。也就是說,佛陀解脫與證悟的境界,代代有人成就,而且傳遞給下一代,毫無間斷,就像將容器內的東西,毫無遺漏的倒到另一個容器內一樣。

噶舉傳承第一位上師帝洛巴以口傳教法,一代一代連續無間斷地將噶舉傳承的法教完整地傳至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透過這活的傳承鏈,上師們將佛陀法教完整 地保存及延續,這是證悟上師與全然虔信弟子之間的殊勝連結。所有藏傳佛教的傳承,都將上師與弟子的關係視為非常神聖。

噶瑪噶舉傳承殊勝之處,是上師弟子間以「口耳相傳,以心印心」的方式如一串黃金念珠一般,將殊勝秘密的禪修法教傳遞下去。為表示對傳承上師們極大的敬意,故稱為「黃金珠鬘」。

藏傳佛教現在有四個主要的傳承,分別為寧瑪、薩迦、格魯與噶舉。各個傳承有各自的傳承領袖。而噶舉傳承的領袖,則是尊聖的大寶法王。所有這四大傳承,同樣地都代表著佛陀純正的法教。它們彼此之間的差異,基本上僅在於它們建立的過程與創始者的不同,所以在傳法上引領弟子時所強調的法門不同。

有了對於傳承的初步瞭解之後,接下來,我們要特別介紹噶舉傳承。「噶舉」的意義很特殊,「噶」的字義是口傳,或是口喻,意指佛陀親身所傳的法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教義。「舉」是指傳承沒有中斷的流續,是連貫的、銜接的。

當然所有的傳承都是源自於佛陀,祂誕生在印度並在那裡講法,祂的法教後來傳入了西藏,並在全世界弘揚開來。佛陀圓寂之後,印度有許多高度證悟者,我們稱呼他們為八十四大成就者,這些大成就者在印度弘法的時期,噶舉傳承開始建立。在傳承祈請文的開頭,我們唸誦道:「偉大的金剛總持,帝洛巴與那洛巴」等等。傳承聖像之首是金剛總持,而金剛總持無異是佛陀自身。

為何說金剛總持就是佛陀呢?當一個眾生成佛,證悟圓滿的覺性之後,所有他過去累積的染污都已被淨除,所以他的智慧得以展現,獲此成就時心靈已達完全的覺醒,故稱為證悟法身,也就是佛的本質。這就是佛,解脫了悟的狀態,這樣的眾生已完全根除了所應拋棄的一切,而且展露所有最佳的特質。除了佛本身以外,無人能體驗什麼是法身。因為覺悟不僅超越了輪迴(染污的存在),也超越了涅槃(解脫、證阿羅漢),所以法身以兩種不同的方式顯現和被認識。法身所顯現的兩種形式都可以叫做色身,色身之一有具體的身形,稱為化身,是一般的眾生,以不淨的知覺所經驗到的佛。另一種則是純淨的色身,稱為報身或勝樂身,是有純淨知覺的眾生,也就是高證量的菩薩所見到的佛。

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就是最殊勝化身的實例,和所有殊勝化身一樣,他示現涅槃。這只是他終止了他殊勝的外顯化身,但不是停止了他的利生事業。雖然從我們的角度他圓寂了,但是這並不表示在他的法身上有任何的改變。所以他能任運地以報身顯現。因此依金剛乘,法身的化現就是報身的金剛總持,持金剛者。

報身佛或曰勝樂身,具有五種特質,有時我們稱為五確定或五殊勝。第一個確定或第一個殊勝是處所確定,即報身所處之境為色界天的最高層,色究竟天。淨土有很多,最高最究竟的淨土是色究竟天。第二個殊勝是時間殊勝,意指佛的報身法教是繼續不斷的。報身法教不會有時候存在有時候不存在,它是持續教導的。第三個殊勝是法的殊勝,報身佛總是教授最上乘的大乘法教。第四個殊勝是眷屬殊勝,能夠領受報身法教的眾生都已經是登地菩薩,是菩薩十地道上已近終點的菩薩。第五殊勝是說法者殊勝,他是法身金剛總持的報身形象。

帝洛巴和那洛巴 (Tilopa 989~1069,Naropa 1016~1100)

大成就者帝洛巴親見佛的報身,他說:「我在孟加拉親見佛陀」由此我們得知他親見金剛總持佛。依照這樣的方式,化身佛帝洛巴直接由法身金剛總持佛的報身那裏領受法教。然而雖說帝洛巴自己並不需要有人身的上師,但是因為眾人會懷疑他的傳承來源的純正性,所以他必須顯現為具有人身的上師。在他獲得金剛總持的法教之後,他依止了四位上師,這四位上師在他面前示現,我們稱之為四天授,或是四傳承,是帝洛巴所融合的四個傳承。

帝洛巴所接受的四大傳承的名稱,是依它們的主旨與他在印度接受地而受名。每一個傳承都有許多的大師,帝洛巴並沒有從每一位上師那裏學習法教。下面所列的上師名字,是指那個傳承之內的上師。他領受的第一個傳承是東方的傳承,是父續法教,與氣脈和能量的控制有關。此傳承的上師有薩惹哈、龍樹、聖天、月稱、與瑪唐吉,證據顯示帝洛巴是由瑪唐吉處習得此傳承的法教。第二個傳承是南方的傳承,此傳承是由羅以巴、仁紀巴、達日卡巴與蘇卡達日所傳。第三個與第四個傳承,主要與母續的修持有關,是修持智慧及其相關法門。第三個傳承是西方傳承,與睡夢及中陰(中有)的修持有關。是由冬比巴、比那巴、拉瓦巴、及國王因札菩提所傳。最後第四個傳承是北方的傳承,與拙火(內熱)及遷識(波瓦法)修持有關,是由蘇卡悉地、唐洛巴、星洛巴、卡那瑞巴、加藍陀與克里息那加雅所傳。所以由帝洛巴所傳下來給我們的傳承,是上述四大傳承的融合。此外帝洛巴還得到金剛總持的親自加持。

帝洛巴被視為是本尊上樂金剛的人身轉世,他的首要弟子是大學者那洛巴,他將法教傳給了本尊金剛薩埵轉世為人的那洛巴。帝洛巴與那洛巴都是印度人,從他們之後傳承到了西藏,是由那洛巴最重要的弟子瑪爾巴譯師,將佛法由印度傳入西藏,他被視為是本尊喜金剛的轉世。
瑪爾巴是西藏人,他誕生、成長、受教育於西藏的文化之中,在當時他的語文程度很高,在去印度之前,他已經學會了梵文與其他的印度語言。所以他能很自在、很正確的將任何印度文翻譯為藏文。在學會了這些語文與知識之後,他經歷萬難三度由西藏前往印度。在印度他向許多飽學與證悟的上師們學習,主要的有大學者那洛巴與梅知巴王子。他總共花了十六年又七個月,追隨他的上師,領受他們全部的法教,就像由一個容器倒到另一個容器內一樣,毫無漏失。他接受了金剛乘完整的四部密續,特別是帝洛巴所傳下來的四大天授的法脈。他不僅是領受法教而且精進的實際去修持,直到他像前輩帝洛巴、那洛巴一樣達到完全地證悟,成為一個大成就者為止。關於他的所學及所悟,在他的一首詩歌裡他唱道:「我是如此完整的了知,若是過去、現在、未來佛在我的面前顯現,我也不再有問題需要請問了。」

大譯師馬爾巴 (Marpa 1012~1097)

誠如那洛巴所預言,即使瑪爾巴的子嗣傳承中斷了,他的佛法傳承還是會持續很久的,而且會傳播得很廣。那洛巴說:「你的佛法傳承如大川之流。」與預言相符。瑪爾巴回到西藏後開始培養他的弟子,同預言所說的一樣,他的眾多弟子中有四位最令人注目。這四位是來自「雄」的諾秋,來自「倉」的彌通,來自「杜」的措棟,及來自「貢塘」的密勒日巴。他們每一個人都從瑪爾巴那裏,接受到瑪爾巴的一個特殊的天法傳承。譬如說諾秋多傑領受了天法傳承的一般性講解及喜金剛密續的特別教授。彌通宗波所領受的天法傳承,則是修持明光的法門。措棟接受的是父續密集金剛的修持與講解。最後則是密勒日巴,他修持的是拙火。

密勒日巴 (Milarepa 1040~1123)

四個弟子之中密勒日巴是根本弟子,他後來變得世界知名。密勒日巴自瑪爾巴所獲得之天法,或曰特殊的法教,是實修法門。加上他過人的精進禪修,密勒日巴成為一個大成就者,當世成就金剛總持之身,達到完全證悟的境界。透過精進的實修,他豎立了證悟的勝利法幢。所以他的傳承,包括噶舉傳承在內,有許多偉大的修持法門是精進的實修。

密勒日巴有許多弟子也成為大成就者。這些弟子當中有兩位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傳承傳遞者,其中一位被比喻為月亮,就叫做惹瓊巴。惹瓊巴的證悟,是在他圓寂時不捨其身就直接進入金剛手菩薩的羌洛間淨土,他事實上是金剛手菩薩的化現。惹瓊巴的傳承,並非另一個傳承,而是噶舉傳承內自成一套的惹瓊巴秘密口授傳承,稱為惹瓊口傳藏。這個傳承一直被傳遞下來,此傳承最有名的持有者,都是以惹瓊巴的各個化身轉世著名。例如:藏農黑魯嘎,他曾經寫過瑪爾巴及密勒日巴的傳記,這著作很有名。

岡波巴 (Gampopa 1079~1153)

密勒日巴的另一個根本弟子,也是很有名的弟子,被比喻像太陽一般,即無與倫比的岡波巴尊者。在三部著名的經典裏,佛陀曾經預言岡波巴的轉世。正如佛陀所預言,岡波巴由眾多眷屬所圍繞,五百弟子和他一樣成就菩薩地;另五百弟子尚未達菩薩果位;還有八百位精進禪修的弟子。這些弟子當中,最有名的三位是來自於東藏的康區,由他們三人開始,噶舉傳承形成了許多分支。噶舉傳承是一位統稱,它包括了由岡波巴的達波噶舉之後的所有分支,因為岡波巴的寺廟位於達波縣境,所以稱為達波噶舉。

四大八小

由岡波巴所傳下來的傳承,一般都稱為是噶舉傳承,有十二個分支,各自也都稱為是噶舉。就是所謂的四大八小,四個初分支,八個次分支。十二分支的源頭是岡波巴大師的本寺,依寺廟的所在地聞名,故稱為達波噶舉。由岡波巴傳給他的侄子貢出初晨寧波,他在岡波巴大師圓寂後,成為傳承的持有者。第二個初分支,是由岡波巴侄子的弟子喇嘛香所建立,叫做策巴噶舉。第三個初分支,是岡波巴的直屬弟子,是來自東藏康區的三個康巴人之一所建立的,當時他的暱稱名字叫做鄔捨,大家都叫他康巴鄔捨,他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杜松虔巴,也就是第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他所建立的傳承稱為噶瑪噶舉,也就是我們的傳承。第四個初分支是由岡波巴大師的另一位弟子所建立,他不是來自康區的三個弟子之一,他的名字叫做巴絨達瑪旺趣,這個傳承現在仍持續著,就是巴絨噶舉傳承。

回到剛剛所提到的三個康區來的弟子,其中之一是大寶法王噶瑪巴,他建立了噶瑪噶舉。第二個弟子叫做薩東脩岡,他並未在人世間建立傳承,所以沒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傳承,他的法教在他的那一生,主要對象是在一些非人道的眾生,但是他仍然繼續不斷的有轉世,他的轉世塔列洽貢仁波切,是創古寺的一位重要的祖古,創古寺是噶瑪噶舉傳承的重要寺廟之一。第三位康巴來的弟子叫做多傑嘉波,他以帕摩竹巴尊者之名字為人所熟悉,所有八個噶舉傳承的次分支,都是由他的傳承分支形成的。

第一個八次分支是止貢噶舉,此傳承被延續下來,而且在西藏、印度相當活躍,在西方國家亦然。第二個八次分支是達隴噶舉,此傳承在某些地方仍然活躍。第三個八次分支是卓普噶舉,這個傳承較少為人所知。第四個八次分支是陵熱噶舉,以另一名稱竹巴噶舉為大家所熟悉,此傳承甚為活躍。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個次分支,稱為瑪倉噶舉、椰巴噶舉、雅桑噶舉,及修舍噶舉。

最後提到的修舍噶舉,持續保存了它的法座,即位於中藏的修舍阿貝。這個傳承的法教與修持法門,主要由剃度的女眾所傳持。其他的一些小傳承並未消逝,但它們無法像修舍或是先前所提的四個主分支一樣的穩定保存。

在這十二個傳承中,無論是在西藏或在西方國家,傳揚最廣最著名的就是噶瑪噶舉傳承。此傳承又以噶瑪岡倉之名,而為大家所熟悉,傳承名字的「噶」字,得自噶瑪巴之名的首字「噶」。佛陀曾說,在此賢劫千佛的法教仍然住世的時候,大寶法王(嘉華噶瑪巴)的法教,就永遠不會中斷。

此外,噶舉傳承不僅只有噶瑪噶舉,最早先在西藏有兩個不同的傳承是以噶舉為名,現在這兩個傳承也都還延續著噶舉之名。一是瑪巴噶舉,是瑪爾巴的傳承,另一是香巴噶舉,它們各自都有許多分支。瑪巴噶舉的傳承,就是剛剛所介紹的傳承。是洛札的瑪爾巴尊者,將那洛巴與梅紀巴的法教傳入西藏的傳承,此傳承被傳遞到現今。另一個噶舉傳承香巴噶舉,是由覺悟的學者與瑜伽士瓊波那就開始,他是那洛巴的姊妹尼姑瑪的弟子。噶瑪噶舉是瑪巴噶舉傳承的四個主要分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