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海創古(禪古)寺
青海創古札西求來寺(簡稱青海創古寺或禪古寺)位於東藏康區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以南五公里處。離西寧大約800公里,車程大約12小時。

玉樹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山川雄奇,風光壯美,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三大江河濫暢的源頭,為中國海拔最高的國家級「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康巴藏區的玉樹,藏族文化獨具特色,灑脫飄逸的玉樹歌舞,美輪美奐的玉樹服飾,帳篷城的異彩,賽馬節的盛況,都是享譽海內外而獨領風騷的民族文化風情。在這樣的地域人文環境中,形成了創古寺具有深厚佛教文化積澱和久遠歷史而高僧雲集的一方聖地。
今天的創古寺佛門仍然嚴持戒律,躬勤實修,精進課業,注重造詣的優秀傳承。由歷代噶舉傳承的偉大導師至現今的第九世堪千創古仁波切、堪布卡特仁波切等高僧大德,都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並成就了弘法利眾廣被佛恩的佛教事業。
創古(禪古)寺的漫長歷史應可追溯到西藏的一位法王「松贊干布」時代。寺中著名之毗盧遮那佛像乃文成公主所建立,佛像有數層數宇之高,並且刻滿著經文。十二世紀中,第一世噶瑪巴「杜松淺巴」在這地方建立了一座寺院,當時稱為「扎西卻林」(意為吉祥法苑)。第四世噶瑪巴在位期間,寺院已有8,000名僧眾。十三世紀蒙古入侵西藏,寺院曾遭破壞。一直到第七世噶瑪巴「卻扎加措」才將其重建。同時期,噶瑪巴為他最有根基的弟子「謝勒蔣采」舉行昇座儀式,認証他為第一世的創古仁波切。
在歷代創古仁波切的苦心帶領和教導下,宏偉的創古寺擁有過100所建築物。其中包括一座專供研究高深佛學的佛學院,和為期一年和三年期的閉關中心兩所。一個擁有3,000套經、律、論之佛學圖書館。
一位著名的喇嘛曾這樣說:「要真正看到一座山脈的宏偉,必須要離開山脈距離去觀望。要暸解它的氣派,就要從各方面去探索。山脈和寺廟之間有一種很密切的關係,包涵著喜馬拉雅山脈的雄偉氣派。山脈和寺廟的共同點是宏偉、簡僕、堅固、弧立和容忍。當那結合起來,就能激發出敬畏和神聖的氣派。」這就是創古寺的寫照!

千年來,在青海玉樹的創古山腰裡,具宿世因緣的廣大僧俗二眾,以一顆虔誠的心,用萬能的雙手,一釜一鑿,蓽路藍縷以啟山林,在日業匪懈及諸佛上師們的怙佑下,
建立起巍峨的寺院「創古寺」。
在歷史上,創古寺都是由四位著名的仁波切守持著,他們是創古仁波切、札列嘉昆仁波切、洛卓尼瑪仁波切和殊利仁波切。為了弘法利眾,他們永不間斷地轉世來守持寺院。
青海創古寺,有著1300年的歷史,是藏人信仰的中心,更是佛教文化的寶庫,然而;一場地震,讓創古寺從頹壞而再重建,似訴說著修行貴在精進不退,更應該了悟生死無常。
2010年4月14日是青海省玉樹州結古鎮的浩劫一天,創古寺所在的結古鎮正位於震央範圍,受災極為嚴重,千年古廟在此次強震中幾乎全毀,廿名僧侶往生。強烈的大地震在這片土地和人們的心中烙下深刻傷痕,他們慟失親人和家園,甚至連虔誠信仰中的淨土一一有著1300年歷史、莊嚴的創古寺也在大地震中受到嚴重的摧殘!原有的大雄寶殿主殿、佛學院、閉關中心、創古小學和喇嘛宿舍,如今僅存大雄寶殿主殿的一角了。慈悲的第九世堪千創古仁波切遣派12名長駐海外的喇嘛於地震發生後數天,紛紛趕往災區協助處理善後工作。
在談到這場悲劇,堪千創古仁波切說:「然而這一切,都在這次的地震當中毀壞了,很多僧侶也被埋在了土堆之下。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劇,一個很大的逆緣和障礙。因此,為了這次的災難,為了眾多的往生者,我們應該好好的回向。未來寺院也需要重建與修復,如果大家能夠積聚福德,給予幫助的話,不僅是對世間的幫助,同時也能夠維繫佛陀的正法於不墜,讓佛陀教育與實修的傳統,繼續利益現在及未來的有情。如果沒有了這些教育與實修,佛法就會式微,那麼,佛陀的正法也無法長時間保存在世間。」

在天搖地動的當下,我們真實體驗到佛法所說的無常。但在天搖地動之後,這一條漫漫重建之路上,才是我們信心與毅力真正接受考驗的時刻。在2011年3月初,青海創古寺的新址已選定,並且馬不停蹄地展開重建工作。

如今寺院重建,雖有政府些許補助,但佛學院卻沒有補助。因此,從地基打造到長期建設,每一項工程都需要大家的持續關注與慷慨解囊,才能逐步落實這些計劃。目前興建當中所需工程費用,以及完工後永續經營之維持經費,均有賴十方善信大德共同發心護持,具備熱忱的施主們,希望各位能夠盡力地給予捐助,功不唐捐。
|